廣州宏禹防水保溫隔熱工程有限公司
電話:13725111198
傳真:020-82321885
郵箱:hongyufsbw@163.com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村北路18號
一、建設安全工作指導思想
2007年全省建設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指導原則統領建設安全工作,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針對安全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及管理制度,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在求真務實上下功夫,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繼續促進全省建設安全形勢的進一步穩定好轉。
二、工作思路
2007年全省建設安全工作繼續堅持“四個一、八個二”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務求工作實效,全面提高建設安全生產水平。
三、工作目標
(一)城市(含縣市)規劃區內的各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安全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對村鎮工程依法實施安全監管。
(二)建設行業各類重大危險源得到有效監控和治理,應急救援體系完備可靠,應急救援及處置突發事故的能力明顯提高。
(三)全省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比2006年下降3%,重大安全事故起數比2006年下降5%,嚴格控制三級以上安全事故。
(四)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按照《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03)及有關規定進行評定,全部達到“基本合格”以上,其中特、一級企業的“合格”率達到90%以上;二級企業的“合格”率達到60%以上;三級企業及其他施工企業的“合格”率達到45%以上。
(五)施工現場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及有關規定進行評定,全部達到“合格”以上,其中特級企業施工現場的“優良”率達到80%以上;一級企業施工現場的“優良”率達到65%以上;二級企業施工現場的“優良”率達到45%以上;三級企業及其他各類企業施工現場的“優良”率達到30%以上。
四、工作重點
(一)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履行安全監管職責
1.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加快建筑業發展和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履行安全監管職責,進一步理順建筑市場監管體制,徹底消除監管“盲區”,加大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擴大安全監督覆蓋率,規范建筑市場安全生產行為。要繼續加強對省直管建設工程的安全監督管理,加大監管協調與服務力度,確保工程建設又好又快。
2.堅持城鄉區域統籌,切實抓好村鎮工程建設安全。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豫政〔2006〕87號)及建設部《關于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建質〔2004〕216號),建立健全村鎮建設施工安全監管機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二)完善監管體系,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3.加快推進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各地要整合和優化監管資源,在機構設置、經費、人員配備等方面向安全工作傾斜,健全和穩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和監管隊伍,提高監管隊伍的素質,保證隊伍的持續性。
4.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層級監督,層層落實責任。一是強化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建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本部門建設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及時解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負總責;二是完善責任制度,合理劃分各級、各部門以及各職能部門及工作崗位的安全監督和管理責任,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環節和重點單位的督促檢查;三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目標控制體系,抓好各層級、各環節的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分解,對安全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實施進行定期定量考核;四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以企業法定代表人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自我約束機制。
(三)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5.嚴格實施安全許可制度。依法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審批和“三類人員”安全考核證書核準,嚴格許可條件和辦事程序,強化源頭管理。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禁止無證企業和人員從事建筑施工活動。同時,加強安全許可的動態監管,堅決將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施工企業清出建筑市場。
6.認真執行安全巡查制度。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安全巡查工作力度,積極實行“差別化”管理,重在對企業自保體系和施工現場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的檢查,從被動性檢查向主動介入檢查轉變。
7.嚴格落實安全措施備案制度。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在審核發放施工許可證時,應嚴格進行安全審查,建筑面積大于1000M2或投資額大于100萬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要派人進行現場踏勘。對沒有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沒有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未落實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或現場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工程項目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
8.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評價制度。要認真做好建筑施工企業和建設工程項目安全生產兩項評價工作,把安全評價與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工程質量驗收、安全監督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等結合起來,為誠信化管理、治理安全薄弱環節、行政執法提供工作平臺,促進企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不斷查找管理缺陷,提高企業和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9.嚴格執行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度。各地要認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嚴格進行重大危險源的識別、施工方案的編制與審批、安全技術交底、監控措施的執行與檢查。對于建設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中規定的深基坑等達到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工程,必須組織專家進行審查論證。
10.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約談制度。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建設工程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隱患約談制度。市、縣兩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發生事故和施工現場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項目經理、項目總監的約談。
11.嚴格實施行政執法制度。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依法治安、重典治亂、嚴格執法,嚴厲查處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建立規范完善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要積極建立建筑市場安全管理閉合體系,使施工許可、市場準入、清出與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備案、行政管理與行政處罰等相閉合,實現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全過程、多環節管理和聯動執法。同時,還要加強與司法、監察機關和有關行政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12.認真執行安全生產經濟政策。一要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嚴格安全費用的提取和使用,認真落實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管理制度,實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專項管理,在招投標、辦理施工許可證及日常安全檢查各環節中,強化對該項費用的支付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二要不斷完善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制度,保障建筑企業基本利益及一線作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三要建立建筑業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完善工傷社會保險制度,擴大建筑業工傷保險覆蓋面。四要認真執行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制度和教育培訓經費提取制度,保證生產安全事故的搶險和救災及安全生產培訓所需資金。
13.建立完善安全信用體系。各地要加快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標準和信用信息收集、整理、發布的基本框架,實現信息在建設系統監管職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實行失信懲戒制度和安全生產風險提示制度,對于多次發生死亡事故和嚴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向社會通報,提醒業主尤其是政府投資工程的業主慎重選擇,用市場經濟手段約束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行為。
(四)加強基礎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4.繼續推進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各地要在2006年工作開展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督促企業在安全保證體系正常運行上、在標準的貫徹執行上、在規范化管理上下功夫,認真查找工作缺陷,強化薄弱環節,加大安全投入,夯實工作基礎,形成“執行—檢查—改進—提高”的工作鏈條,增強自我監督、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能力。
15.進一步落實監理企業安全責任。監理企業要對照建設部《關于落實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理責任的若干意見》(建市〔2006〕248號)的要求,并結合《河南省建設工程安全監理導則(試行)》的規定,完善內部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履行和落實法定安全監理責任。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監理企業的監督檢查,同時要關心、幫助、指導安全監理工作,積極支持其履行安全管理職責,樹立監理權威,全面提升安全監理工作整體水平。
16.積極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安全文明工地活動。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規范標準,改善施工現場環境和作業條件,增強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能力,不斷提高安全達標水平。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項節能措施,積極推廣工程建設中科學管理、降本節能增效的做法和經驗,實現施工現場資源的集約使用和循環綜合利用,做到文明施工,節約資源。
17.全面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各地要把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堅持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積極探索建立專項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把專項整治活動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加大安全生產投入、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落實安全責任等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鞏固取得的整治成果,把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推向深入。要繼續做好建筑起重設備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和考核工作,加大對施工現場起重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建筑起重設備安全管理工作。
18.認真抓好“科技興安”工作。一是組織開展以政府為主體的建設安全監督體系和以企業為主體的安全保障體系研究,進一步完善體系,改進工作方法;二是加強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抓住薄弱環節,提高預見能力,加強安全措施的針對性;三是針對建筑施工、城鄉綜合防災、應急管理等領域的基礎性、關鍵性技術和管理難題,開展安全科技攻關;四是積極推廣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及時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藝、設備和技術,增加安全防護設施的科技含量,推進“綠色施工”,減少施工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19.強化安全中介機構建設。積極培育發展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建設行業實際的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或者對現有的有關機構賦予新的職能,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咨詢、技術、培訓、評價、危險源評估等各項服務,促進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
20.加強法制教育。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國家“五五”普法活動,加大建設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普法力度,認真組織本地區建設系統的行政管理人員、安全監督執法人員和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施工作業人員學習《刑法修正案(六)》及《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切實提高責任意識和法紀意識,認真履行職責,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21.認真組織開展企業法定代表人講安全課活動。各施工和監理企業要把講安全課活動作為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第一安全生產責任的重要措施和強化企業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手段,建立定期講課制度,精心組織實施,扎扎實實開展活動。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此項活動開展情況的監督,將其作為日常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嚴禁走形式、走過場,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22.切實做好農民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針對農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特點,積極開展寓教于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安全教育培訓活動。大力發展成建制勞務企業,強化用人單位安全生產培訓主體責任,加強對新進場、換場及新崗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要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強化對農民工職業安全衛生權益工作的監督檢查,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六)抓好公共安全,建立應急處置長效機制
23.強化工程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房屋建筑、城市橋梁、建筑幕墻(包括玻璃、石材幕墻)等工程的監管,查找隱患,落實整改措施。認真組織各類危舊房屋的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危險房屋,要督促房屋產權人及使用人依法采取處理使用、停止使用和整體拆除等措施,確保房屋使用安全。
24.確保城鎮供水排水安全。切實加強城市供水水質督查工作,注重原水、制水和輸配水等各個環節的管理,重點加強對原水環節的監控。要特別注重各類化工企業和各類危險化學品泄漏造成的水污染對城市供水安全的影響,建立飲用水源水質預警機制,完善應對措施。
25.強化城鎮燃氣安全監管。加大城鎮燃氣安全監督檢查力度,認真開展燃氣安全檢查,重點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燃氣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26.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運營服務工作。加強對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責任制、安全運營服務工作的監管。對城市公共交通車輛要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檢查,對不符合營運車輛技術狀況要求的車輛,要強制其退出市場。要嚴格城市公共交通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和遵守交通法規安全運營的監管。無從業資格的,一律不得從事城市公共交通車輛駕駛。
27.加強風景名勝區和城市公園的安全管理。緊密結合《風景名勝區條例》的宣貫工作,認真做好風景名勝區、公園景點和園林施工的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加強景區防火、公園大型游樂設施和客運架空索道安全運營以及游人集中、情況復雜地段的安全檢查,防止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28.健全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建設系統應急管理意識,明確工作職責,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應急管理機構,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做好事故風險調查、隱患分析和應急處置工作,不斷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要強化建設系統安全事故快報工作,嚴格按照事故類別和時限,及時上報各類安全事故。